“今后,丰都将是重庆打造肉牛全产业链的‘主战场’。”丰都县县长罗成说。根据中澳自由贸易协定和产业规划,到2020年重庆市年进口活牛规模将达到50万头当量。这将助推肉牛产业迅速成长。藉此,重庆市肉牛养殖、深加工、多渠道营销的“全牛”产业链大幕将徐徐展开。
拿下首批进口大单
昨天,来自澳大利亚的肉牛顺利落户丰都,这既是落实中澳自贸协定澳牛进口的“第一单”,也是我国进口商品活畜的破冰之旅。
丰都拿下全国首批进口澳牛(屠宰用)的大单背后,是国家和市级战略的双重推进。
去年11月,中澳双方达成协议,中国每年从澳大利亚进口100万头肉牛。面对中澳自贸协定带来的重大契机,重庆市提出了打造肉牛全产业链的战略构想。市 政府将澳牛进口纳入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作为发展开放型经济的全市10个重大项目之一,并成立澳牛进口工作组、出台实施方案加以推进。
重庆市将整体推进澳牛进口、肉牛养殖、屠宰分割、精深加工、副产物开发、品牌打造、冷链物流、市场营销等要素平台建设,推动全市肉牛产业提档升级。到2020年实现进口活牛25万头、冰鲜牛肉5万吨,达到年进口50万头活牛当量、500亿元综合产值的总体目标。
发展大戏领衔主演
按照相关规划,重庆市将以丰都为全国牛制品产业链基地,实现“总部在重庆、基地在澳洲、市场在全国”的肉牛大产业格局。
据罗成介绍,在种养基地方面,丰都将在2020年初步培育出具有自主品牌的肉牛新品系,建立健全肉牛良种繁育体系。依托龙头企业,完成国家级进境活动物 检疫隔离场建设,以满足每年50万头活牛进口当量的隔离饲养需求。同时,以丰都等区县为重点,培育饲料加工企业,建设优质高效的肉牛饲料生产线。
在加工基地方面,将整合优化丰都现有大中型屠宰加工厂,并根据澳牛进口情况新建一条年屠宰量15万头生产线,使丰都全县肉牛年屠宰能力达45万头。同 时,依托当地大型龙头企业,建设牛肉及牛副精深加工基地,鼓励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进行广泛的产学研结合,开展技术攻关和产业化应用,形成特色产业集群。 并利用牛副产物及脏器提取生物制剂,大力发展生物制药工程。
在商贸物流方面,将进一步完善丰都肉牛电子交易平台建设,依托重庆市农产品交易所,建立覆盖全市乃至全国的肉牛、牛肉及其产品的网上交易网络。
在旅游服务方面,丰都更是唱起了“独角戏”。丰都将以地处长江旅游线的优势,以“一山一洞一湖”旅游点线为基础,以国家级现代农业科技园区为依托,制定 景区规划,设计开发参观考察、商务交流、学子实践、健康体验等不同特色的旅游线路产品,实现透明化生产、标准化管理和开放式参观有机融合,开发牛角梳等旅 游产品,实现企业创收,带动地方经济。
同时,依托恒都农业肉牛科技展示厅,进行升级改造,运行光影技术、数字化技术,挖掘参观亮点,使其具备科普体验、娱乐互动的功能,打造成为全市肉牛产业 多功能科普展馆。建设牛肉饮食餐饮连锁,推动肉牛产业实现一、二、三产业的联动。依托丰都肉牛地理标识、恒都牛肉著名商标以及国家级出口牛肉质量安全示范 区,进军餐饮市场。以主城区为主要立足点,培育“恒都食府”、“雪月轩”等餐饮连锁店,并逐渐辐射全国。
“肉牛之都”呼之欲出
近年来,丰都立足“生态涵养发展区”、“国家农产品主产区”定位,坚持把肉牛产业作为县域经济的支撑产业、群众致富的殷实产业来抓,举全县之力建设“中国肉牛之都”。
如今,丰都肉牛饲养量已达33万头,占全市总量的37%。标准化饲养量、产业产值、科技水平、出口创汇等8项指标位居全市第一,产业发展质量和速度走在 全国前列,已经形成集规模种草、饲料生产、良种繁育、生态育肥、粪污利用、精深加工、综合交易等于一体的产业发展体系。在丰都县委、县政府的支持下,龙头 企业恒都农业积极拓展市场,初步形成“总部在重庆、基地在澳洲、市场在全国”的发展格局。
业内人士分析,丰都承接澳牛进口,有利于破解三峡库区产业空虚化难题、加快民众安稳致富和农民脱贫致富进程,有利于加快打造重庆开放高地、开启内陆批量 进口大型活体动物的先河,有利于加快融入长江经济带,成为中澳自由贸易协定的试验地和发展地,使丰都早日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肉牛之都”。
罗成表示,丰都将把澳牛进口当成大事来抓,齐心协力攻坚克难,认真抓好落实,形成组织体系,强化责任担当,确保澳牛进口工作有序推进。紧扣“中国肉牛之都”建设,助力重庆市早日完成肉牛全产业链的打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