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安伯胚胎生物技术中心欢迎您!
  联系我们  |   加入收藏
首页 中心概况 新闻公告 产品中心 国际贸易 技术服务 科技研发 生产基地 资讯信息 下载专区
站内搜素:
我国肉牛产业发展路径展望

    肉牛产业是整个农业生产系统的重要中枢,是农业生产系统良性循环的必备产业。要把肉牛产业置于整个农业生产循环系统中去定位,注重它的多重功能。

  我国肉牛生产从无到有,自2000年以来牛肉产量增长了34%。尽管牛肉消费占肉类消费较低的比重,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作为“半奢侈品”的牛肉,近年来在居民肉类消费中的比重不断提高。肉牛出栏纯收益快速上升,与此同时,养殖成本增加也很快。

  当前,我国肉牛生产面临着哪些突出难题?未来趋势如何,又该怎样应对?《中国科学报》记者专访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研究员王明利,展望我国肉牛产业乃至畜牧业的发展路径。

  三缺四制约

  《中国科学报》:我国畜牧业发展面临着哪些难题?

  王明利:突出表现在“三缺四制约”。即缺饲料、缺劳动力、缺资金,生产成本制约、养殖用地制约、生态环境制约、饲养管理水平制约。

   首先是缺饲料,饲草料资源特别是饲料粮的安全仍将长期困扰畜牧业的发展。2005年和2007年,中国饲料粮消费总量分别为1.96亿吨和2.05亿 吨,占粮食总产量的比重分别为40.54%和40.82%,饲料需求呈明显增加趋势。预测到2020年和2030年,中国饲料粮占粮食的比重将分别达到 45%和50%。

  饲料粮问题将成为中国粮食安全的主要问题。而饲草更缺。近年来,我国进口苜蓿飞速增长,2007年进口0.21万吨,2008年进口1.96万吨,到2014年达到88万多吨。

  二是缺劳动力。农村劳动力短缺对畜牧业的影响已经普遍显现。

   畜牧业是个劳动密集型的产业,并且劳动强度很高,许多方面机械难以代替。但近年来中国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吸收了大量的农村劳动力进入二、三产业,从事 养殖业的劳动力越来越少,素质也越来越低。不仅如此,雇工费用越来越高。2014年农民工月收入水平为2864元,较上年提高了255元。

  三是缺资金。养殖业规模扩大面临贷款难、利息高、资金投入缺口大等难题。

  随着资源约束的加剧,各种投入要素如饲料、能源的价格和人工费用不断上涨,养殖业成本大幅增加,使其成为高投入资本密集型的产业。

  建设牛场,平均每头牛需要投入1万元的固定资产,买牛每头又得1.5~1.8万元。建一座万头牛场,前期投入在1000万元以上;建设年出栏300~500头育肥牛的适度规模养殖场,前期投入也在50万元以上。

  目前养殖业贷款渠道较少,缺少抵押物,贷款实际操作困难大、门槛高、利率高。农户不能获得贷款,直接影响了养牛扩大再生产。

  《中国科学报》:生产成本是否制约了畜牧业发展?

  王明利:随着城镇化加快发展,农业劳动力成本上涨及饲料价格的持续走高,我国畜牧业发展进入全面的高成本时代。

  2008年底至2014年底,育肥猪、肉鸡、蛋鸡配合饲料价格分别上涨了37.5%、22.7%和25.1%。2010~2012年,每出栏一头生猪,总成本上涨39.1%,其中人工成本上涨幅度为66%。

  《中国科学报》:养殖用地的需求能否得到满足?

  王明利:畜禽养殖用地难,已经成为标准化规模养殖的重要制约。

  许多地区开始限制畜禽养殖业的发展,养殖业用地审批困难。土地流转成本高,大多地区每亩每年需五六百元,部分地区已经达到了千元以上。东部沿海地区及中原地区,人多地少,想要流转一块成片的土地更加困难。

  受城镇化加快推进影响,土地使用优先满足城市建设需要,养殖用地需求得不到保证,规模化养殖场大面积租赁土地的难度很大,租赁价格也节节攀升,导致不少地区畜禽养殖不得不向深山大沟发展,楼上养猪、地下养鸡等模式也屡见不鲜。

  《中国科学报》:生态环境与畜牧业发展关系如何?

  王明利:生态环境对畜牧业的制约作用日益突出。

  草原“三化”面积不断增加,牧区载畜量与建国初相比猛增3倍以上,草原生态受到严重破坏。在一些养殖集中地区,尤其是大城市郊区、中原地区和水网地区,脱离周边环境承载能力盲目发展大规模养殖场,造成环境污染问题。

  《中国科学报》:饲养管理水平是否也影响了畜牧业发展?

   王明利:我国典型的肉牛生产模式主要有传统的草原放牧繁育、农区小规模饲养场、大型养殖场和奶公犊育肥。与发达国家相比,在饲养管理技术水平上存在很大 差距。特别是应在分群饲养、精细管理,注重动物舒适健康,注重保障优质饲草料的供应,注重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和全覆盖等方面常抓不懈。

  前景展望

  《中国科学报》:未来我国肉牛养殖趋势如何?

  王明利:肉牛养殖依然难改下滑趋势。未来肉牛存栏将继续保持低位,能繁母牛存栏短期内难以较快恢复,架子牛供应仍呈趋紧态势。

   2009~2014年间,肉牛养殖效益比较乐观,但肉牛养殖规模却呈下滑趋势。主要原因有二。其一,我国肉牛养殖以散户为主,扩大规模受资金、土地、养 殖成本等因素制约。其二,大规模养殖户积极性较高,但受牛源紧缺、犊牛价格高涨、肉牛生长周期长等因素影响,短期内难以快速发展。

  《中国科学报》:牛肉进口和加工方面会怎样发展?

  王明利:牛肉进口量大幅增长,屠宰加工企业对外依赖度增加。今年1~8月份,我国已累计进口牛肉27.12万吨,同比增加了27.6%。随着国内需求的增长,未来一段时间内,我国肉牛进口量将大幅增加。

  调研显示,肉牛屠宰加工企业购进国内育肥牛,按目前市场价格加工会存在亏损情况,但国外澳大利亚、乌拉圭、巴西等国的牛肉产品价格低于国内市场,企业逐步倾向于进口国外牛肉产品进行加工,对外依赖度增加。

  《中国科学报》:其他方面还有哪些新动向?

  王明利:养殖成本持续走高,价格继续上涨。在养殖成本和牛肉需求不断上升的推动下,我国肉牛出栏价格与牛肉价格将保持持续上涨的态势。

  另外,高档肉牛业逐步发展,将拉动产业转型升级。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城镇人口增长,居民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的提升将推进我国牛肉消费持续增加,高档牛肉需求急剧增加,且呈现供不应求的局面。这也将推动我国肉牛产业的升级换代和转型发展。

  《中国科学报》:您对我国肉牛产业发展有何建议?

   王明利:把肉牛产业置于整个农业生产循环系统中去定位,注重它的多重功能;重视牧草在肉牛业中的突出作用,还草于畜,将肉牛业发展成为真正节粮型畜牧业 的代表;构建科学的牛肉分级评价标准,让老百姓知道真正的好牛肉标准是什么;构建符合国情的民族肉牛品种繁育体系,推动优良地方品种的培育和发展;有效利 用奶牛提供牛源,重视肉奶兼用型牛的发展。

  《中国科学报》:如何理解把肉牛产业置于农业生产循环系统中去?

  王明利:一是肉牛业在农副产品资源的有效利用中作了很大的贡献。肉牛产业是整个农业生产系统的重要中枢,是农业生产系统良性循环的必备产业。如秸秆、饼粕、糟渣、果皮等都是肉牛可用的饲料。

   若秸秆通过饲喂牛羊等反刍动物后过腹还田,效果就很好,还能避免焚烧和直接还田带来的负面影响;我国每年产生酒糟1500多万吨、醋糟200多万吨、马 铃薯渣150多万吨、果渣150多万吨、番茄渣30多万吨,这些都是肉牛很好的饲料资源。若没有肉牛,则这些都会成为环境公害。

   二是饲料粮安全是我国粮食安全问题的本质所在。而肉牛是草食家畜,草食家畜就应是以草为“主食”,精料是补充料。通过发展种草养牛、粮草轮作、农牧结 合,既可提升肉牛等草食畜牧业的生产效率,提升畜产品质量和安全性,也可改良土壤生态环境,培肥土壤,提升粮食生产能力,最终保障了粮食安全。

版权所有 Copyright(C)2015 北京安伯胚胎生物技术中心  |  技术支持:新钥匙建站  |  备案号:京ICP备05004895号-1
服务热线:010-84924137   |  公司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苑红军营南路天朗园傲城融富中心B座2406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