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健康饮食的追求,人们的肉食消费结构逐渐发生转变,近几年,牛羊肉的消费比例明显上升。但与庞大的市场需求不相称的是供应严重不足,于是,进口牛羊肉顺势进入中国。2015年,随着自贸协定的正式落地,进口牛羊肉更加来势汹汹,有实力的企业甚至直接用资本“说话”,进口活畜、海外并购成为新风。
此外,互联网劲风也吹到了传统的牛羊肉行业,一批新进者和思维开阔者加入到牛羊肉互联网化的阵营,为这个传统行业注入了新鲜血液。
有人说,牛羊肉行业正处在朝阳行业的朝阳阶段,加上国家政策对农牧业的支持、国际贸易政策的开放,下一个“风口”便是牛羊肉行业。那么,2016年的牛羊肉行业会是怎样的格局?未来又将走向何方?我们不妨猜一猜。本报记者 底真真/文
猜想1:
国内进口商或进一步洗牌
回顾2015年,牛羊肉行业最大的事件要数中澳自贸协定的正式签订。按照协定,进口牛肉12%的关税将在9年内逐步取消,活牛5%的关税将在4年内逐步取消,羊肉12%-23%的关税将在8年内逐步取消。
事实上,自2014年中澳签订合作意向以来,中国企业已在顺势而为。2015年1月21日,河南中鹤现代农业开发集团有限公司从澳引进3000只种羊;2015年10月21日,重庆恒都农业集团首批采购澳大利亚活牛163头。
2015年12月20日,中澳红肉及活畜首次降税开启。第二次降税在2016年1月1日开启,澳洲牛肉的关税由12%降为9.6%,澳洲去骨羊肉的关税由10%降为6%。仍是在2016年1月1日开启,根据《中新自由贸易协定》,新西兰牛羊肉进入中国关税降为零。
梅特国际集团中国区副总裁刘晓锋分析,2015年,中国进口牛肉随着消费市场的低迷以及更多供应国的开放,南美尤其是巴西通过价格优势已经成为中国主流牛肉供应商,国内库存相对充足,牛肉进口商之间的竞争更加激烈,价格维持走低态势。
据分析,2016年,南美经济的持续衰弱可能会让肉类贸易变得不稳定,交易风险随之上升。
此外,美国由于国内供应量增加导致对进口牛肉的需求显着减少,进口90CL碎肉价格已降至2015年的最低水平,澳洲新西兰牛肉受此影响,不得已选择其他市场,但包括中国在内的全球市场的低迷使其价格维持低位。
刘晓锋预测,受经济大环境影响以及更多参与者的进入,2016年国内进口商或进一步经历洗牌,较明显体现出行业资金推动型和渠道推动型的特点。“进口牛肉行业将吸引更多的资金进来,中小企业将会更加专注渠道下沉以分散风险。”
猜想2:
中国企业海外并购依然活跃
进口牛羊肉给国产商带来了威胁,也带来了更多可能和商机,最大便利就是可以为他们提供更加便宜的原料,用于生产各种深加工产品。
对于进口商而言,贸易政策的开放则更是利好。“未来,我们会在澳洲和当地牛羊肉企业接触,同时也会考虑上游的资源整合,例如投资参股牛羊牧场等,观察合适的机会。”黑龙江天顺源清真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陆庆文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如此直言。
相比天顺源的保守,有很多企业已经付诸行动。比如,有些国内企业为了进一步实现对牛羊上游源头的掌控,不惜花大价钱在海外建厂,形成“畜在海外养,肉给国人吃”的模式。
此外,不少业内人士预言,随着肉类消费结构发生改变,未来牛羊肉消费需求将持续增加,这也吸引许多其他行业的企业加入进来,实力强大的甚至通过海外并购的方式抢占国外资源。他们与国内进口商的共同点就是,拥有对国内市场网络的较强掌控能力和渠道资源。
2015年9月15日,上海梅林正广和股份有限公司收购新西兰牛肉业务第一的SFF;10月25日,山东得利斯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与澳大利亚知名牛肉生产企业Bindaree集团举行了合作签约仪式。
与单纯的牛羊肉进口贸易商相比,上述两家企业的海外并购引起了业界更多的关注。大手笔自不必说,让业内看好的是中国企业与国外企业的协同效益,就如当年双汇与史密斯菲尔德的并购一样的道理。
中投顾问食品行业研究员向健军分析,随着国内生产成本上升、行业竞争加剧,国内有实力的肉企纷纷开始布局海外市场,通过海外并购获得海外优质低价的原材料、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提升企业竞争力。同时,“资本输出会带动品牌输出,中国肉企对海外牛羊肉企业的并购,有利于提高其品牌在海外市场的知名度,推进企业国际化进程”。
刘晓锋预测,2016年,中国企业海外上游投资并购将依然活跃。他说,虽然中国企业对澳洲第三大牧场S.Kidman的并购案被澳洲政府叫停,但不能阻止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去大洋洲和南美洲进行上游资源布局。
大部分业内人士同意刘晓锋的观点,他们预测,2016年包括未来几年,海外并购还将持续,实力强的企业必将通过国内外的并购实现快速发展,从而推动牛羊肉行业向前发展。
进一步分析,就是“大时代,大机遇”。据路透社报道,中国企业在2015年掀起的海外并购潮推动亚太地区的年交易额首次超过1万亿美元,而2016年这个数字将有增无减,中国企业将前往海外购买更多资产以规避国内经济增长减缓的影响。
猜想3:
高端产品前景看好
许多国产牛羊肉生产商在面临进口冲击的时候说:进口肉不一定好,也许是老龄、低端草饲品种,或许还面临走私品的质量风险;进口的做不了鲜肉,国产的冷鲜肉才好。大部分国产商的做法是,一边利用进口原料的低成本生产高毛利产品比如牛排,一边强调国产肉的优势,同时也在开发高端产品。
以牛排生产商为例。2015年,火爆两年的牛排产品面临更加激烈的竞争,市场上大大小小的牛排品牌已经数不过来,厂家怎样突围?普遍的做法是升级换代,高端区分。从机器切割到手工切割,从调理重组到部位原切,从无名草饲到强调高端谷饲……
2015年,越来越多的企业家和相关从业者,开始将目光锁定在高端市场,有实力者直接从源头开始培育高端品种。
2015年12月15日,元盛集团高调推出新品系列“龙江和牛”,主打品和牛Prime及Choice西冷相当于日本和牛分级制度A3-A2等级;2015年,三禾清真肉类有限公司下属首家三禾烤肉开业,欲通过餐饮体验打造高端牛肉品牌,做烤肉界的“小肥羊”。
羊肉的高端体现在对原产地的追溯。2015年,“锡林郭勒草原羊”开始觉醒,誓将追溯体系推广到底。据锡林郭勒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网站显示,2015年选择了19户企业、为80万只羔羊打上电子耳标,项目正按计划、有序推进中。换个角度看,正是由于进口牛羊肉冲击,本土牛羊肉才更加需要突出自身优势。2016年,可追溯的高端草原牛羊肉依然会受到许多从业者的追逐。
2016年,中国牛羊肉高端市场或许更加活跃。中投顾问农林牧渔业研究员宋杰凝分析称,一方面,人们经济水平提升,消费升级,更加注重产品质量、口感,高端牛羊肉有市场需求和购买力支撑;另一方面,高端牛羊肉的营养价值、口感与普通的牛羊肉确实有区别,这也是吸引消费者的主要原因之一。
事实上,随着对外贸易政策的开放,几年后走私将没有意义,进口牛羊肉到最后拼的也是品质。例如,澳洲谷饲牛肉和加拿大谷饲牛肉正以高调步伐进入中国市场,进一步通过协会、机构和个人直接面向中国的消费者,尤其在中国一二线城市的大型超市,2016年这种趋势也不会改变。
刘晓锋也分析称,澳洲低端牛肉受到明显冲击,但中高端牛肉市场依然可期。“澳洲中高端产品,比如谷饲安格斯、和牛等由于有更高的附加值,在华市场有望进一步打开。”
猜想4:电商平台更加热闹
在牛羊肉行业,业内常说“谁掌握了源头,谁就是老大”。事实是,现在每个企业掌控的牛羊肉源都差不多,中间环节也类似,不同在于每个企业所享受的地方政策不一样。对于许多国内从事牛羊肉加工及贸易的企业来说,中国融入国际市场后,他们面临共同的资源和机会,因而“肉源说”似乎显得不再那么“时髦”,当下最潮的是电商及其营运模式。
2015年5月12日,以牛肉加工为主的杭州樱之梦食品有限公司开始实施“移动互联网+”战略,借助移动网络系统的三级分销提成制,全员参与销售,“移动互联网+牛排”一天狂销30万元;2015“双11”,牛羊肉企业也积极参战,如蒙羊、科尔沁牛业、中和澳亚等均取得了不错的成绩,这些企业以及元盛集团都在积极拥抱互联网,“聚划算”也有了牛羊肉的身影。
值得一提的是,2015年8月4日,科尔沁牛肉众筹项目在淘宝上线,投入不等金额即可获得相应产品回报,受到消费者和经销商热捧;2015年力农集团旗下众牧科技有限公司推出“e牧宝”,让牧场主(用户/投资者)以最便捷的途径获得丰厚的农牧业投资回报。
很多牛羊肉相关的互联网项目和平台也在2015年诞生,例如“爱放牧”、“牛羊公社”、“新丝路电子商务平台”等。业内人士预测,2016年,这样的互联网平台或许会越来越多,也将有更多的传统企业越来越看重互联网的爆发力。这其中不乏行业外的新进入者,他们有新的思维和模式。还有一些有情怀的“草原人士”,想把牛羊肉卖到全中国。
2016年,牛羊肉互联网竞争则主要体现在模式、品牌、流量的竞争,谁死谁生,都要交给市场定夺。此外,跨境电商也值得关注。
(中国食品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