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安伯胚胎生物技术中心欢迎您!
  联系我们  |   加入收藏
首页 中心概况 新闻公告 产品中心 国际贸易 技术服务 科技研发 生产基地 资讯信息 下载专区
站内搜素:
强化质量和安全监管 为乳业发展护航

 呼和浩特素有“中国乳都”之称,是中国乳业的核心区,全市鲜奶产量、人均牛奶占有量、牛奶加工能力等指标居全国前列,伊利、蒙牛两大乳品企业的年主营业务收入突破1000亿元,伊利成为世界乳业前8强,蒙牛排在第11位,呼和浩特获得第三批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食品乳制品)示范基地,并顺利通过2015年度复核。近年来,在区市两级党委政府的强力推动和伊利、蒙牛两大乳品企业的带动下,呼和浩特乳业的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形成了“种、养、产、销”的乳品全产业链条,有力地促进了呼和浩特产业结构调整、农民增收致富和民族品牌打造,也使乳品安全性能得到有效保障。

  一、齐抓共管,全力加强乳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

  呼和浩特历届市委、市政府班子高度重视乳品质量和安全,始终把乳品质量和安全作为事关全市发展的大事来抓,坚持党政同责,上下同心,齐抓共管,确保乳品质量安全不出问题,并以此为基础,推动乳业发展上水平、上台阶。一是明确提出乳品质量和安全是“一把手”工程,自上而下成立了“一把手”任组长的食品药品安全委员会,并将乳品等食品安全工作纳入各级政府绩效考核体系,实行“一票否决”,切实将属地管理责任落在实处。二是加强各部门协调配合。各级农牧、工商、食药、质监等部门按照各自职能,分工负责,协调配合,加强了奶源基地、生产企业、销售流通等各个环节的监管,切实做到了监管全覆盖。三是强化政策保障体系建设。按照新《食品安全法》的要求,先后制定出台了《农产品质量安全产地准出管理办法》《肉类蔬菜追溯管理办法(试行)》《关于食品药品安全实施网格化管理的通知》等政策措施,为加强乳品等食品安全监管提供了必要的法律支撑。四是强化检测服务平台建设。投入1.1亿元,与自治区政府共同建设总面积超过1万平方米、以乳肉制品检测为主的国家级检验检测中心,全部投入使用后,年检测能力可达3万批次,实现100%的乳品等地产食品全项检验,检测能力达到国内领先水平。五是坚持以创促建,全面提升乳品质量安全保障水平。以创建“国家食品安全城市”为抓手,加快建立健全最严格的覆盖生产、流通、消费各环节的食品安全治理体系,提升以乳业为主的绿色食品产业发展水平。

  二、前移关口,严把种养环节的质量安全

  通过建设优质的奶源生产体系,着力从源头上提高生鲜乳质量安全水平。一是大力推进牧草规模化种植。全株青贮玉米和苜蓿是最好的高产奶牛饲料,也是保证生鲜乳质量的第一道关口。呼和浩特按照为“养”而“种”的思路,把种植优质苜蓿草作为重点项目来推进,按照每亩补贴500元的标准,鼓励企业和农民扩大优质苜蓿的种植面积。截至目前,全市在水肥条件较好的旗县,集中连片种植苜蓿草面积达到30万亩,种植企业近90家,年产草量达到18万吨;青贮玉米播种面积达到60万亩,饲用玉米播种面积达到250万亩。二是大力推进奶牛规模化养殖。规模化牧场建设起点高、奶牛饲养管理水平好、原奶质量优,安全性能有保障。呼和浩特将奶牛规模化养殖作为促进现代高效农牧业发展、提升乳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抓手,通过加大对新购奶牛和新建规模化牧场的补贴力度,鼓励乳品加工企业、专业养殖公司和大型家庭牧场整合小散养殖户,实施规模化养殖。除国家、自治区补贴外,2012年,呼和浩特对新购奶牛每头补贴2000元,2014年又将补贴标准提高到3000元。目前,全市奶牛存栏56万头,奶牛牧场(小区)302个,规模化程度达到97%。三是大力推进标准化管理。在规模化养殖的基础上,通过示范带动、科学引领,推动实施奶牛标准化饲养。各牧场普遍实行奶牛全混合日粮、玉米全株青贮、苜蓿等优质饲料喂养,对奶牛生活的环境卫生、饲料配方、挤奶时间制定严格的标准和流程。目前全市奶牛养殖场中,70%以上配有卧床,75%以上饲喂青贮,60%以上配有专职兽医,30%以上配备电子管理系统,68家大型专业养殖公司全部配备专业管理及饲养技术人员,65家长期进行生产性能测定,70家建设了粪污处理设施。通过实施科学的标准化管理,奶牛单产从3.8吨提高到7.5吨,牛奶的乳脂率、乳蛋白等指标均得到大幅提升。四是加强奶源基地监管。建立了饲料生产企业备案、常态化检查和抽样检测制度,严厉打击经营“三无”饲料行为;实施鲜奶生产、收购、运输全过程监管,全市运营的生鲜乳收购站及运输车辆100%进入监管范围;每年开展3次奶牛免疫工作,重大动物疫病免疫密度达到100%。

  三、压实责任,加强生产环节的产品质量管控

  严格落实企业作为产品质量安全的主体责任,严格企业生产地址及周边土壤、水源、环境建设要求,不断加强企业内部检测能力、管理体系建设,确保出厂产品100%合格。一是强化企业主体责任落实。制定出台《呼和浩特市食品生产企业食品质量安全受权人管理办法》,在食品生产企业强力推行“质量受权人制度”;监督生产企业建立和完善产品电子追溯系统,提高企业产品质量可追溯性;与企业签订《食品安全承诺书》,并进行公示,提高企业自觉履行食品安全主体责任的意识;全面检查企业的原材料进货台账、验证记录、生产记录、出厂检验记录、投料记录、入出库记录、生乳收购记录、产品标签标识标注,监督企业按照《乳品质量安全监管管理条例》和国家标准以及本企业生产工艺、配方的相关要求进行生产。二是不断完善产品质量管理体系。伊利公司建立了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三全”质量管理体系,涵盖了ISO9001质量管理标准、乳制品HACCP食品安全管理标准、ISO14001环境管理标准和OHSAS18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标准的要求。蒙牛公司建立了覆盖全产业链、融合质量和食品安全管理(ISO9001、HACCP、FSSC22000等)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TFSQM),覆盖全产业链的所有业务活动,包括供应商管理、牧场管理、产品研发、加工过程管理、不合格品管理、物流管理、市场销售、食品安全事故处置、召回管理等内容。三是不断完善风险防控体系。建立了“国标线”、“企标线”和“内控线”三线质量预警体系。企标线严于国标线,不符合企标线的产品按不合格品处置;内标线严于企标线,当出现异常情况就会亮起红灯,提示清查并消除隐患。通过该系统,进一步提升了企业自身食品安全风险的管控能力,将食品安全隐患控制在萌芽状态和最低水平。四是加强检测能力建设。目前,企业内部产品安全检测项目达到1700多项,覆盖原料奶、原辅料以及兽药残留、农药残留、三聚氰胺、微生物、抗生素、重金属、防腐剂等所有项目。伊利、蒙牛两大乳品企业累计投入监测设备费用近8亿元,每年用于检验费用超过6亿元,直接服务于生产一线质检和化验人员近1万人。

  四、点线结合,加强流通消费环节的跟踪监管

  一方面狠抓乳制品市场主体准入关这个“点”,监督和落实好流通环节经营者责任;另一方面,严控销售流通这条“链”,切实做到全覆盖、可追溯。一是加强对食品送货车的管理。制定了《呼和浩特市流通环节食品送货车管理意见》,监督经营企业严格按照乳制品储存要求的温度、湿度运输、贮存乳制品,保证远离污染源。二是建立覆盖全产业链的追溯系统。从奶源基地奶牛出生建立档案,到原奶运输实现全程可视化GPS跟踪,原奶入厂后采用条码扫描,随机编号检测,再到生产过程的产品批次信息跟踪和研发、成本管控、品质保障、产品流通全过程的数据挖掘与分析,最后到产品销售环节的“产品专属追溯码体系”和“食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平台”,实现产品信息可追溯的全面化、及时化和信息化,并且与国家平台进行对接,可供消费者随时登录查询。三是加强质量抽检。对乳品包装企业实行重点监管,对婴幼儿配方乳粉实行“批批检验”。严格执行不合格食品处置制度,对已公示或在抽样检测风险监测以及舆情监测中发现的已有或潜在的乳品质量安全,及时启动应急处置方案,立即召回问题产品,防止二次流入市场。四是打击假冒伪劣产品。开展集中打假和跨区域保护知识产权行动,近两年,共办理打假案件18起、跨区域维权10起,涉案区域达5省13个地市,扣押、查封侵权产品18783箱(卷)、包装盒120万个,为企业挽回经济损失1000多万元,有效保护了企业和广大消费者的权益,促进了乳业健康发展。

  呼和浩特乳业蓬勃发展的今天来之不易,我们将像爱护眼睛一样,坚持不懈地强化乳业质量和安全监管,为全市乳业实现健康发展、绿色发展保驾护航。

(呼和浩特日报)

版权所有 Copyright(C)2015 北京安伯胚胎生物技术中心  |  技术支持:新钥匙建站  |  备案号:京ICP备05004895号-1
服务热线:010-84924137   |  公司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苑红军营南路天朗园傲城融富中心B座2406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