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1日下午,网络媒体“重走长征路”来到平凉市峡门乡颉岭村,采访当地精准扶贫情况。
在颉岭村,记者遇到了今年37岁的颉岭村民马文义,在精准扶贫工作开展以来,他抓住政策机遇,结合自己多年养牛经验,通过养牛脱贫致富。
马文义首先从收集市场信息、观察行业动态开始,面对周边市场对牛肉的大量需求,经过认真的考察和分析,他决定发展肉牛养殖业。
创业是艰难的。在起步阶段,因为妻子还要照顾家里的老人还有上学的2个孩子,养殖工作便全部落在了马文义一人身上。他每天天不亮就起床为牛添饲料,清扫牛舍,深夜还要再起来到牛棚观察牛的生长情况、健康状况等,如发现异常,及时诊断治疗,不敢有半点疏忽。虽然每天起早贪黑,可马文义丝毫没有放松对技术的学习。他买了很多肉牛养殖方面的书籍,利用一切空闲时间钻研,使自己从零基础到掌握了肉牛的适应期、增肉期、催肥期等,最终全面掌握了全套养牛技术。在技术的支撑下,他养的肉牛从入栏到出栏,从没有染上过各种疾病,从未出现过死亡现象,他养的牛也个个膘肥体壮,远近商客都下订单购买,养牛使马文义走出贫困,过上了小康生活。
两年来,马文义积极寻找合作伙伴壮大养殖产业,参加了村上的养殖合作社,目前马文义已有存栏肉牛15头,年出栏量达到8头以上,仅肉牛养殖一项年收入超过4万元。
马文义在肉牛养殖上成功了,但是他没有忘记农民的根本,即使养牛再挣钱,也不能荒了自己的土地,相反还要把耕地侍弄的更好才行。望着收成并不理想的耕地,马文义决心再闯一闯,他计划利用养牛赢利和余钱,加大在土地上的投入,利用闲田种植牧草,即解决了耕地闲置的问题,还更好的解决了肉牛养殖的饲料问题,能为养殖产业发展节省不小的开支。
马文义身上敢想、敢干、脱贫路上敢为人先的进取精神感染了其他村民,乡亲们纷纷向他请教养牛经验,将学到的新技术运用到肉牛养殖上,大大推动了颉岭村肉牛养殖业的发展,也使颉岭村村民共同走上富裕之路。
(李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