忙农镇,顾名思义,以农业为主产业。可是,近些年来,忙农镇在“忙农”的同时,大“忙”其牛,使肉牛产业红红火火,如日中天,农民大沾牛光。于是乎,在人们的口头上,“牦牛镇”一度成了忙农镇的代名词。
得知记者是来了解牛产业发展情况的,镇党委书记如数家珍地给出一串闪光的数字:2016年,全镇出栏优质肉牛4.4万余头,纯收益达8000万元。全镇4万口人,实现户均6头牛,人均养牛1.5头、增收达2000元。全镇人均收入中,养牛收入占总收入的一半。
镇党委副书记李辉似乎看出了记者的惊讶表情,便建议跟他走村串户看养牛。于是,随着旋转的车轮,我这颗急于一探究竟的心向一户户庭院和一处处牛舍飞去……
颠簸中,李辉拉开了话匣子。忙农镇地下水资源紧缺,不具备搞设施农业基本条件。在这种情况下,镇内一回族村养牛致富给镇党委、政府以启发:何不让一花独放引来满园春色?把忙农镇打造成“肉牛之乡”?于是,镇里本着以科技为支撑、以规模扩张为重点原则,不断加固“公司+基地+农户”等形式的产、供、销、加一条龙产业链。经过干群共同努力,全镇牛产业发展到以老306国道沿线各村为主,向周围地区逐渐辐射之态势,形成奶牛和肉牛俱存、庭院养殖与小区饲养并举、大户和小户联手的良好局面。截至目前,全镇牛存栏达到6.39万头,奶牛717头,涌现肉牛养殖专业村7个,建肉牛交易市场4处,交易量超过8万头。
在大忙村,信步走进一家庭院,但见标准化牛舍里圈着近百头黑乎乎的肉牛。户主杨会远告诉记者,他靠养牛脱了贫,近百万元积蓄全是养牛赚来的。贫困户郭景泉家拴着6头牛,若论养殖规模显然微不足道,可村党支部书记张英的一句话却让人为之一振:2017年郭景泉等全村102户贫困户全脱贫。张支书还说,全村牛存栏6000头,人均7000元收入中,养牛收入占80%。
“真是一衣带水千帆举,百花争艳万事发啊……”李辉有感而发。据介绍,全镇50亩肉牛交易市场、功能完善的4个集市均划入肉牛交易区域,催生了110名牛产业经纪人和一大批牛粪贩子等。仅以牛粪贩子为例,俗称“黑金子”的牛粪每方价格高达80元,除用来做农家肥外,还能换取养牛饲料玉米秸,游刃有余的牛粪贩子们靠捣鼓“黑金子”,个个腰包鼓鼓的。
结束采访回眸一瞥,公路旁的两块宣传牌映入眼帘:一块写着“肉牛之乡”,一块写着“富美忙农”,不禁感慨万千:忙农镇把养牛作为适合对路的“黑金子”产业来打造,何愁农民不殷实富有,牛气冲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