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有着上千年养殖历史的鲁西黄牛是鲁西南农民最为熟悉的家畜之一,几乎平均每户一头牛。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其他多种因素的影响,农区农业逐步实现机械化,传统的以养殖鲁西黄牛为耕作的方式不复存在,鲁西黄牛资源一度枯竭到建国前水平。关键时刻,有人开始专注于鲁西黄牛的推广及保种工作,并采用先进育种技术,使鲁西黄牛具备了国际名牌肉牛的生产性能。
养殖经济效益差,鲁西黄牛的数量一度锐减
“作为名列全国五大肉牛优良品种(秦川牛、南阳牛、鲁西牛、晋南牛、延边牛)之首的鲁西黄牛,是能够发展成为我国专门化肉牛品种的重要种质资源,被国家和省政府列入第一批畜禽资源保护名录。但在2008年前后,鲁西黄牛的数量一度锐减,资源枯竭到建国以前的水平。”据梁山县某畜牧产业有限公司负责人张青云介绍,尽管鲁西黄牛的养殖历史悠久,但随着鲁西黄牛从役用功能家畜向经济型家畜转变,鲁西黄牛的经济价值没有得到充分的体现,养殖效益在近10年的时间内徘徊不前。
同时,随着管理、劳务、物资的上涨,鲁西黄牛的保种成本从2000年的每头800元上涨到了2008年的2300元,上涨近三倍。“2009年,我在鲁西黄牛的中心产区济宁和菏泽两市做了调研,通过对两市保种场、保种基地及养殖社等地方进行实地探访发现,由于连年亏损,济宁、菏泽两市鲁西黄牛保种核心群从2003年的1600余头锐减到不足380头。”张青云告诉记者,虽然鲁西黄牛是国家倡导保护的地方畜牧良种,但当时相对应的配套政策和产业激励机制还没完全跟上。而且在那之前的10年中,沿黄两岸的社会治安不好,盗牛、盗羊成风,每个村都有被盗的现象,特别是进入冬季,盗牛羊现象更为突出。“由于养牛经济效益差,很多农民认为养牛不合算,还不如外出打工收入多。”张青云说,当时很多方面的原因造成农民不愿养牛,调研结果显示,从2000年到2009年的十年间鲁西黄牛基础母牛养殖数量下降了90以上,和2004年的普查情况对照,2009年时鲁西黄牛的数量已经不足之前的1,有的村原先400多头后来只有一头,有的村原来600多头,后来甚至一头都没有了。
鲁西黄牛被列入国家“863”项目,进入高档牛肉市场
张青云在2003年成立公司之初,由于公司资金有限,他没能阻止鲁西黄牛逐渐走向没落。“从2000年到2009年,鲁西黄牛在鲁西南地区的数量逐步减少,虽然没有资金,但我们也在尽最大的努力保护这一优质品种。”张青云告诉记者,他当时各地奔波做有关鲁西黄牛的科技推广,争取把鲁西黄牛的知名度打响,吸引全国各地的客商都来购买。“最开始我们在推广鲁西黄牛时,先把推广的重点放在了鲁西黄牛何以作为受体繁育高产奶牛,其次还能繁育克隆牛、转基因牛,率先形成了这样一个产业体系。”张青云说,虽然到2008年前后,鲁西南地区的纯种鲁西黄牛数量已相对较少了,但他们企业内拥有的纯种黄牛数量并不算少,这也为他们继续做鲁西黄牛的保种繁育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006年农业部第662号公告确定鲁西黄牛为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品种后,张青云所在的公司被中国农科院选定为优质鲁西黄牛新品系选育基地,从此鲁西黄牛从役用转为肉用牛。“鲁西黄牛还作为第一个地方肉牛品种被纳入国家高科技发展计划(863)项目,使得它可借助国家一流的科技资源,促进优质鲁西黄牛肉牛新品系的选育进展。”张青云告诉记者,他们在国内独家以中医药养生保健理论,开展肉牛高档育肥技术攻关获得成功,鲁西黄牛高档风味育肥技术通过5年的科技攻关并通过技术鉴定,产品可与日本“和牛”相媲美。
采用分子遗传育种等技术 让更多人吃上鲁西黄牛肉
和普通肉牛相比,鲁西黄牛的肉质更好,膘肥肉嫩、肌纤维细、大理石状花纹明显。“和普通肉牛相比,鲁西黄牛生长得较慢,由此造成它的养殖成本就更高一些。”据张青云介绍,他们采用分子遗传育种等先进育种技术,可以大大缩短育种时间,通过改良其体型较小、增重速度慢、屠宰率低、出肉率低等遗传品质,使鲁西黄牛具备国际名牌肉牛的生产性能。目前,他们公司出栏育肥肉牛的平均胴体重接近发达国家水平,平均达360公斤。
鲁西黄牛在选育、繁殖、育肥生产中首先采用分子育种等高新技术应用手段,胴体和净肉率都有较大的提高,脂肪沉积等各项指标已达到日本“和牛”的标准,将鲁西黄牛定位为我国“珍贵肉牛品种”的基础条件已完全具备。2012年,鲁西黄牛获得了农业部颁发的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证书,2015年又获得了山东省无公害鲁西黄牛产地、产品认证,连续多年被山东省畜牧博览会评为优质产品。“现在鲁西黄牛的质量已经完全不用担心,市场也差不多已在全国打开,当前最大的问题是鲁西黄牛的供应量不能满足市场需求。从严格意义上来讲,现在鲁西黄牛仍处在保种阶段,他们现在正努力利用生物超排、胚胎移植、体细胞克隆等现代生物技术快速扩繁种子牛。”张青云说,他们打算加快育种,争取在五年时间内将存栏量由现在的620头扩大到5000头,让更多人可以吃上正宗的鲁西黄牛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