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1日一大早,峡门乡麻川村的山沟里天还未完全放亮,西队社村民马五一已早早起床,来到牛棚开始一天的劳作:拌饲料,加草,铲牛粪......
四月的麻川山区,草木初荣。走进马家牛棚,14头肉牛正悠然的吃着草料,见到记者进来抬头哞哞的叫了两声,望着眼前正在吃草的西蒙塔尔牛,额头上渗出汗珠的马五一露出了会心的笑容。
“初春刚过,这两天育肥牛喂料宜多用油渣、玉米秆和麸子,中午牛喝完水后我们夫妇二人还要把它们赶到外面山脚晒晒太阳,活动活动,这样育肥的效果才能达到最好”,马五一说。
今年31岁的马五一,文化程度虽不算高但勤钻研、爱思考,乐于接受新事物。2009年作为村子里较早外出的务工青年,从最初在工地上做搬运工到后来自己开三轮车给建筑工地供料,在银川打工的五年时间里马五一收入可谓芝麻开花节节高。
精准脱贫工作开展以来,村子里道路拓宽了,房子翻新了,环境变美了,基础设施的完善让马五一看到了在村子里致富的希望,2015年借着政府危旧房改造的东风,马五一将原有的两间土坯房改成了四间宽敞的砖木房,之后毅然决定返乡创业。
养牛的成本低、设备简单,而且见效快,收益高,加上麻川历来有养牛的传统。说干就干的马五一很快就通过扶贫贷款、征地补偿等手段筹集到了12万启动资金,新修了4间单列式牛棚并购买了8头基础母牛,正式开启了创业路。
由于缺乏科学的饲养技术,雄心勃勃的马五一前期肉牛育肥效果极不理想,不服输的马五一多次北上银川、东去西安学习他人养牛经验,并通过参加当地农民科技培训班,对暖棚养牛、饲料配方、快速育肥、肉牛防疫等技术进行了系统掌握,并在反复实践中总结出了“优良品种、合理防疫、完善管理、全面营养、整洁环境”五大养殖理念,不到两年时间马五一的肉牛养殖就走上了盈利的快车道,2016年实现了精准脱贫,成为当地散户养牛致富的典型。
“现在育肥牛从出生到出栏仅一年时间,去年我一头牛扣除养殖成本纯利润接近5000元”,从饲料配方、快速育肥到病情防疫,提起养牛的心得马五一侃侃而谈。
随着养殖业发展壮大,马五一看到村子里其他养牛户因养殖观念落后、基础设施差、市场信息不灵、盲目跟风等导致了养牛效益低下。马五一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主动聘请养殖专家解决大家的技术难题、赴外地学习专业养殖技术,以此提高全村养殖户的养殖水平。
在马五一带领下,今天的麻川村养牛户日渐增多,村内养殖专业户已达50余家,户均收益3万余元,村民的腰包鼓了起来,成为峡门乡散户养牛致富的典型。如今在麻川提起马五一,村民都会竖起大拇指夸口称赞,他在村民中树起了一面致富带头的旗帜,成为了村民们学习的榜样。( |